
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他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安全底線,健全保障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美麗中國。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新的戰略構想和戰略部署,賦予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新發展階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建設生態文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成“金山銀山”的夢想已照進現實,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豐富實踐出發,持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向著建設美麗中國邁出重大步伐。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真抓實干,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在行動上,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建設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生態條件。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重大,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實,確保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以山清水秀天藍的美麗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色添彩。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讓我們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同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中國。
責編:周媛
初審:周媛 二審:周媛 終審:周陽
來源:紅網
下載APP
分享到